“美丽中国 志愿有我——核安全守护美好生活”系列科普公益直播课 第一期:核安全的基本概念
何为安全?何为核安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推动现代化的核能与核安全科学认知体系不断完善,在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指导下,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即将开启“美丽中国 志愿有我——核安全守护美好生活”系列科普公益直播课,带您领略核能核技术的无限魅力、解构核安全的底层代码。
背靠安全、眺望未来,3月28日14:30,首期开播,欢迎预约观看。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当远古智人点燃第一簇驱散猛兽的篝火,寻求安全的基因便深深镌刻在其血脉之中。
于是,从东非茫茫大草原到肥沃新月地再到广袤浩瀚星空;从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城堡到华夏大地的巍巍万里长城,人类用智慧构筑起捍卫文明的安全屏障。
当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哈恩发现中子轰击U235的裂变现象、爱因斯坦推导出蕴含宇宙规律的E=MC2,“安全”被赋予了全新的维度。
于是,从医疗影像学诊断的“火眼金睛”到核能供暖中原本饱受冷眼但华丽转身温暖人间的余热;从芝加哥1号反应堆上方犹如手持达摩克利斯之剑的物理学家(SCRAM)到华龙一号上将“纵深防御”理念体现到极致的复杂精密的多重安全冗余系统,无不诠释着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所呈现的内涵: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本质上也是一部安全的进化史。
3月28日14:30,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