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NO官网刊发文章《大亚湾核电站完成30年升级改造》
9月25日,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官网刊发文章《大亚湾核电站完成30年升级改造》。文章聚焦大亚湾核电站历时十年完成的里程碑式升级,此次升级以“增强核安全、提高可靠性、数字化升级”三大核心支柱为中心,涵盖97项关键举措,使...
-
核聚变“国家队”,首次公开亮相
据“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9月23日,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聚变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以来首次面向公众展览展示。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亮相第二十五届中... -
国内首创!“乐高模式”实现低放废物过氧焚烧装置成功热试
8月23日,国内首套移动式低放可燃废物过氧焚烧装置圆满完成336小时热态试验,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该装置取得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核环保产业装备制造迈入模块化、体系化发展新阶段,为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处理提供了安全、...
-
大国重器传来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行
2025年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经过十余年的准备和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在试运行期间首批获取的数据显示,江门...
-
田湾核电核能制氢项目累计制氢量突破30000立方米
截至2025年8月18日
田湾核电核能制氢项目取得新成就
累计制氢量突破30000立方米
田湾核电核能制氢项目采用PEM电解水制氢技术。该技术以质子交换膜作为隔膜,在传递质子的同时隔绝氢气和氧气,膜两侧的阴极和阳极涂敷催化... -
核能国际公众沟通活动及第十三届“魅力之光”全国核科普夏令营在海南核电闭幕
“核能的未来在少年、在青年,‘魅力之光’是核能公众沟通的典范,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平台,激励青少年投身核能事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下一代科技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核聚变研究专家彭先觉在第十三届“... -
“华龙一号”建设取得新进展 浙江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核岛建设全面启动
本报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谷业凯)8月10日,“华龙一号”建设取得新进展:浙江金七门核电1号机组浇筑核岛反应堆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该机组核岛建设全面启动。
金七门核电项目位于浙江宁波象山县,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 -
全国核电运行情况(2025年1-6月)
截至2025年6月30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8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61007.74MWe(额定装机容量)。2025年1-6月全国共1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详见表1。
表1:2025年1-6月商运核电机组信息
一、核电生产情况
... -
核动力院主导新编的IEC 63374国际标准获全票通过
7月28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主导新编的《核电站—安全重要的仪表系统—核反应堆反应性的特性与测试方法》(Nuclear power plants – Instrumentation system important to safety – Characteristics and test methods of n... -
数智“黑科技”助力清洁能源进阶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强调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推动AI技术落地应用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